藏传马年转山,一圈12年功德在等你
“凡事不必苛求,来了就来了;凡事不必计较,过了就过了;遇事不要皱眉,笑了就笑了;结果不要强求,做了就对了;生活就是一种简单,心静了就平和了。”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马年看看藏传马年转山。
可能感兴趣》》马年出生的人的命运
在藏传佛教里,12年一次的马年转山能额外增加12倍功德。因此,马年西藏神山冈仁波齐成为中外朝圣者趋之若鹜的地方。
一座山,被赋予多样的文化内涵,被定义为人类与自然关联的文明通道,这就是坐落于西藏腹地的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——冈仁波齐。冈仁波齐,藏语意为“雪山之宝”。
冈仁波齐峰通称雪灵山,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,是冈底斯山的主峰,海拔6721米。它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。冈仁波齐峰环绕一周72公里,山峰形似金字塔状,四壁对称。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着名的标志: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。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,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。
转山转心转世界
每年,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、游客、旅行家在此转山,舒缓心灵,祈福人生,寻找心中的世界。
可能感兴趣》》属马的出生年份大全
跨越时空转山行
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: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,增添无穷的功德,并最终脱出轮回,荣登极乐。藏传佛教和印度教转山是按顺时针。而苯教转山则是按逆时针方向行进。
前佛教时代的象雄苯教时期,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(万)字山,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仙居住在此。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,此山为降落之处。在公元前5-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,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,即最高之山,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。
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,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。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、地位最高的湿婆,就住在这里。而印度的印度河、恒河的上游都发源于此。所以,每年印度朝圣者络绎不绝,今年来转山的就更多了。
在转山路上,苯教徒转山方向与顺时针方向的藏传佛教徒正相反,他们沿逆时针方向转。苯教,俗称黑教,是西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,最初流行于阿里一带,它崇奉天地、山林、水泽的精灵和自然物,重祭祀、跳神、禳解等。苯教在吐蕃王朝前期占统治地位,佛教传入西藏后,佛苯之间展开了长期斗争,公元8世纪后苯教势渐衰,以后苯教收了佛教部分内容,改佛经为苯经,繁衍教理教义,发展成为定型的一个教派。
据传,冈仁波齐原为苯教神山,后来佛教大师米拉日巴与苯教徒那如本在此斗法,结果佛胜本败,神山也自此易主。
几个世纪以来,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,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,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“世界的中心”。